浏览次数:
807发布时间:
2024-06-13摘要:在汉代之前,“故事”作为专有名词大致出现4次,散见于《战国纵横家书》《商君书》和里耶秦简;从汉代开始,“故事”大量见于传世资料与出土文献。汉代简牍所见“故事”印证了“故事”不仅是传世数据中后世史家的追书,也是汉代惯用语。结合传世资料可知,“故事”的具体内容虽然有所差别,但其主要含义可以化约为惯例和事例;“故事”不是成文法,在西汉中期正式成为处理行政事务的依据和参照。简牍所见“故事”为释读简牍文字提供启示,为考察汉代行政实态提供契机,为探索治国理政依据的演变提供思考,也有益于思考秦汉统一国家的具象化影响和中国古代法源的多元化等问题。
原文载于邬文玲、戴卫红主编《简帛研究二〇二三(秋冬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第261-269页。